戳图参与封面新闻世运闯关赛 赢最高66元红包
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
立秋日,世运启。
8月7日晚,四川成都,波光潋滟的秦皇湖,在这个夏日夜晚迎来一场“流动的盛宴”。
晚上8点,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(以下简称:成都世运会)开幕式在此开启。不同于大多数体育盛典的钢筋穹顶,此次开幕式以城市为幕,以自然为席。湖岸草坪有观众席,粼粼波光是背景板,落日天际线取代封闭场馆的聚光灯。如开幕式导演团队所言,“拥抱城市固有的自然与人文肌理,让市民的日常空间成为世界的舞台。”
世运会上焰火盛放 摄影雷远东
这是成都万千气象的一面,也是对世运会“运动无限”的呼应。
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,世运会为诸多非奥运动提供了最高水平竞技舞台。例如在今年的比赛项目中,有武术、地掷球等传统项目,也有飞盘、跑酷、无人机竞速等新兴项目;有攀岩、垒球、壁球、蹦床等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,也有霹雳舞、空手道等曾亮相奥运舞台、又回归世运的项目。
就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(IWGA)主席佩鲁雷纳说的,对不同运动项目持开放态度,不局限于专业(奥运)路线,而是拥抱更多元化运动。
开放、多元、无极限,也在这场开幕式的每个细微之处。
晚上8点08分,巨型屏幕上蜀锦如江河奔涌,运动员们沿湖岸步道而来。这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、人数最多的一届,也是更能体现世运会不设限的一届。以中国代表团为例,参赛的321名运动员中,2/3为教师、学生、自由职业者等非职业选手,年龄跨度13~50岁,首次纳入10名残疾人运动员。
这种“不问出身”的组队,正是体育抵达全民参与的最好注解。
阵阵欢呼中,来自116个国家/地区的代表团走过观众席。水幕自两侧升起如拱门,万家灯火在身后点亮。作为世运会吉祥物的熊猫、金丝猴人偶跃入人群,与运动员们嬉戏拥抱,沿湖的近万名观众鼓掌大笑,恰如开幕式仪演总顾问章东新所形容:“观众席前是演出,席后是人间烟火——这才是真实的成都。”
真实的成都,不仅是人间烟火,还有将文化符号织入时空经纬,让巴蜀文化在科技呈现下的活泼生动。
于是,开幕式上,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古老文物动态,有了汉代陶俑随电子乐起舞,三星堆面具与现场说唱的隔空对话。当川剧变脸演员与轮滑少年在现场交错穿梭时,首次实现的赛事直播与裸眼3D融合,超400米长的“天府大屋檐”超长屏渐次亮起,AI生成的笑脸墙跨越语言,在这个夜晚,成为所有人“有温度的回忆”。
“本次世运会创造了很多个‘第一次’。”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·迪伦曾表示,成都世运会首次在城市中心完成火炬传递,开创了世运会历史。
那是一场成都千年文脉与世运会无限可能的完美碰撞。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、到熊猫生态家园,从三苏祠的诗礼传家、到天府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……120棒火炬传递中,火炬“竹梦”将人与人,人与城,人与过去和未来紧密连接在一起。
终于,晚上9点40分,火炬“竹梦”抵达开幕式现场。火炬手丁俊晖、董栋,传递至点火员——中国滑水队四川籍运动员徐露、阿卢晓波。这是预告中“最特别的点火仪式”。在摩托艇的牵引下,成都世运会的火炬被送往湖心,湖心一条水柱喷涌而出,在灯光下宛若白龙出水。水声翻涌,万千目光聚集在火炬塔。
随着主火炬瞬间点燃,熊熊燃烧,世运之火映红成都夜空,欢声雷动,人浪起伏。此时此刻,世界在这里相逢,文明在这里交融,人们为体育与文明而喝彩,世界因梦想的无限而闪耀。
此前,作为这一综合性运动会的国际组织负责人,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(IWGA)主席何塞·佩鲁雷纳和首席执行官阿希姆·高索曾点赞,认为成都将为世界呈现“最棒的世运会”。
或许,“最棒”的讲述才刚刚开始。随着2025年成都世运会正式开启,终是港美股配资,人间烟火三千年,立秋一夜即永恒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